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信息 > 正文

结构调整应与价格引导同频共振

来源:南方小麦网 编辑:佚名 时间:2017-05-31

2016年国家取消临储玉米政策,把玉米直接推向市场,执行“价补分离”政策。随后,对于玉米加工转化企业给予了定向补贴的扶持政策。这些举措,对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以及落实“去库存”都带来了有利影响,但也不可忽视后续发展问题。

在个别地区,今年的玉米收购多是用于国家专项储备粮补库和一次性储备粮,如果没有了这两项收购,玉米市场会走向何方?现在的问题是使用玉米的企业少了,玉米消耗量少了,怎样破解“去库存”和以后玉米收购的难题,才是值得注重的新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让养殖业和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加工转化企业,重新站起来,恢复元气,增加玉米的消耗量。只有企业用量增大,玉米才会加快减量,达到去库存和维持玉米产业的目的。

诚然,市场自动调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和发展方向,但是,一旦出现盲目、跟风种植的现象,种粮收入仍会出现下滑的必然。自古以来,农民种地都是根据土地的适应力和看上年出售价格好坏而定的,如果出现跟风种植现象应如何破解?这就要靠政府指导和粮食补贴发挥调节作用了。

如果玉米价格持续下滑,一些种粮人改种其他品种,以后会否出现玉米短缺和因玉米短缺使一些加工企业再受创伤的问题?这应该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加以考虑和有所预见。因为,保持玉米的平衡持有量是与玉米价格、产量、必要库存有密切联系。要让玉米经济走出困境,就要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已发生或可能发生 的问题。

综合粮食种植结构和价格调整,笔者认为解决办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合理使用种植环节的补贴资金,降低农民种植成本。重新核定补贴基数,解决现在不管种什么都按计税面积发放补贴的做法,真正把补贴资金用到受国家保护的主要品种上,解决好粮价下降、种植成本过高问题。

其次,积极发展和培育深加工转化企业,引导玉米流通走出困境向健康方向发展。支持用粮企业加大使用量,让玉米流通在政策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下活起来、动起来。

再次,各级政府对粮食种植应有一个科学性指导,动员群众合理安排种植,理性种植适合本地区环境和生长期的作物,防止一种作物活起来,另一种作物相对静止和再发生产量过剩的不良倾向。通过科学指导,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和不出现单一品种的粮荒问题。

最后,科技部门要努力寻找和培育一种能够替代玉米作用的物种,使它在习性、生长期和使用价值上都接近于玉米,而价值要高于玉米,让种植者既能调整种植结构,也能获得高于玉米的经济利益,达到种植结构与价格有机整合的双向优化目的。

总之,从农业发展的角度上看,理性种植才是种粮人的根本原则,只有理性地因地制宜地把作物种植和粮食价格有机整合,并充分分析粮食市场,在粮食政策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调整种植结构,才能实现增产增收的利益目标。

Copyright©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盐城网上粮食市场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41021号-2